第740章 老将出马-《李逵的逆袭之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他这么想没用,关键是别人信不信的问题。

    一旦大宋的皇帝认为仁多部落不可信,河间府这等好地方肯定没指望了。要是继续迁徙,恐怕仁多部落要被赶去青塘,甚至吐蕃边境了。那些地方,怎么和河间府媲美?

    心急火燎的仁多保忠当即找来了长子仁多彦,嘱咐道:“你带着信立刻去宁化军找李大人,告诉李大人,我仁多部落全仰仗李大人照拂。一旦李大人需要,我全族上下必将拼尽全力,也在所不惜。”

    仁多彦和李逵接触的过程并不好,他被李逵在延安府俘虏过。

    按照李逵俘虏敌酋的习惯,先打一顿。

    加上李逵还不讲理,这让仁多彦面对李逵产生了很大的抗拒心理。可面对父亲的嘱托,他也不敢任性,不解道:“父亲这是要投效李逵?”

    “不投效不行了!”仁多保忠幽怨道:“我仁多部落经不起折腾了,离开大宋,天下没了我仁多部落的安身之地。”

    仁多彦只好俯首道:“儿子立刻前去。”

    “切记要快,老夫估计朝廷很快会派遣老将前去宁化军整顿,你要是去晚了,会引起人注意。其实李逵这么一弄,表面上看北线岌岌可危,可实际上,北线最强的军队都在李逵手中,他自己不乱,飞廉军、禁卫军将是奠定战场胜败的关键。其他诸军只要固守住了河间和真定这些大城,就没有任何问题。”仁多保忠曾经是西夏朝堂上的重臣,也是才智之辈,这些考量还是不缺的。

    仁多彦带着亲卫百人,立刻从河间出发,且不提他。

    北宋都城开封府。

    垂拱殿上,一片禁声。

    皇帝的脸色非常难看,他没想到西夏的战争还没有好消息传来,北线和辽国的交战,还没有大规模交战,就发生了前线大将投递叛变的丑闻。

    面对这等棘手的事,皇帝也没辙了。

    别说皇帝,就算是章惇也是一筹莫展。

    派遣援军去河东路,这是不现实的,大宋的军队能有战斗力,且能动的也就是京营十万人马。可是这支军队,是大宋说也不能动用的军队,这是拱卫京城的最后底牌,除非辽国打到了黄河边上,不然京营的兵马不能动一兵一卒。

    “报!北线军情!”

    能够直接被接引入皇城,显然是大宋最为紧要的军情。

    章惇眉头越来越深,沉声道:“传!”

    “臣花荣拜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    “免礼平身。”

    花荣将贴身存放的紧急军情递给了宦官,查验火漆之后,小黄门递给了郝随。郝随拆开军情文折,检查没有机关和毒之后,递给了皇帝。

    皇帝赵煦原本惨白惨白的脸色,更白了。抬头问花荣:“宁化军到底怎么了?为何李卿所说辽国有可能发动国战?”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李大人初到河东路,就发现宁化军和辽国南京道贸易繁忙,私下多有媾合,不放心宁化军众军将。这才不得已用了计将宁化军中最为可疑的将校令其攻打涿州,没想到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将校溃逃回本部,主帅陈仪带着将校士卒近三千人投靠了辽国。”

    赵煦闻听,加上李逵的奏折,觉得大有蹊跷,随即问道:“花荣,你说的和李卿奏折上的到底有何联系?”

    花荣愣住了,他哪里有资格看奏折?

    他不过是个送奏折的工具人啊!

    没办法,花荣俯下头无奈道:“陛下,臣不敢。”

    赵煦这才发现问错了人,只好将奏折递给郝随后道:“给章相和李卿传阅。”

    章惇和李清臣非常好奇,到底李逵给皇帝的奏折里写了什么,让皇帝如此失措。可是当他们看了李逵的奏折之后,顿时哑口无言起来。

    耶律洪基可能亲征,北线将领之中有任何可能被辽国胁迫的人都要剔除。

    这都要打仗了,你却要来一手临阵换帅,这不是儿戏吗?

    而李逵试探陈仪的办法也很简单,让他去攻城。

    奏章传到了曾布的手里,他看后,不作评价,反而看着李清臣的背影出神。边军,尤其是河东路和河北两路的边军,都不被朝堂可信。置将法之后,很多将领在军队之中的任期都很短,却有些将领几年,甚至十几年都不见动弹。

    这话要是问了出来,就像是往茅坑里人石头,会引起公愤。

    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,怎么可能?
    第(2/3)页